頻繁見諸市場的債券違約事件讓市場開始反思。
在中國鐵物債務風險顯現(xiàn)并暫停168億元債券交易后,國資委近期對央企各類債券全面摸底和風險排查。截至3月底,共有82家中央企業(yè)發(fā)行債券余額4.05萬億,4家央企違約金額達84億元。
近年來,隨著各項基礎制度的完善和發(fā)行效率的提升,債券這一成本更低的直接融資方式受到市場青睞。不少大企業(yè)發(fā)行的債券更是成為投資者熱衷的品種。然而,隨著經濟周期的變化,債券市場也受到了一定影響。
進入2016年以來,公募債市場已有8個發(fā)行主體出現(xiàn)實質性違約,涉及12只個券,債務總額接近百億。更令市場感到驚訝的是,違約債券的發(fā)行主體已經不僅局限在民企,一些國企甚至央企也名列在內。
和以往不同的是,政府并沒有對此承諾風險兜底,剛性兌付,而是用更市場化的方式向業(yè)界披露了相關數(shù)據,暫停了有關交易。這顯示了積極推進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和決心。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不少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標的選擇時并不是非常關注交易標的的具體情況和細節(jié)?!百I債看背景、買理財看銀行”這樣的慣性思維下,容易導致市場不能進行有效的風險區(qū)分和確定合理的風險溢價,錯誤地抬高了無風險收益率的水平,也讓整個市場失去風險判斷的能力而積累風險。
事實上,無論是債券市場這一單一門類還是整個金融市場。從長期健康穩(wěn)定的角度而言,去除政府隱性擔保,打破剛性兌付的慣有思維模式,讓風險和定價回歸市場,是改革的方向。
當然,在此進程中,必須更嚴格地強調信息披露的公開、透明、真實性,對此進行嚴格的流程控制和監(jiān)管,避免出現(xiàn)虛假披露、內幕交易等違規(guī)行為。并且對相應的行為要建立明確的懲罰機制。讓債券、理財?shù)陌l(fā)行方有更多的約束。
在此基礎上,打破剛性兌付的慣性思維,有助于篩選合格投資者,讓投資能力不專業(yè)、風險承受能力不匹配的投資者,主動退出相應的市場。此外,打破剛性兌付,允許市場建立出清機制,也有助于市場形成優(yōu)勝劣汰的有效機制,更合理、有效地利用資源,而不是讓資源“僵尸化”。
我們認為,近期央企直面?zhèn)`約事件是金融市場進一步成熟的又一顯著信號。金融監(jiān)管部門、金融機構、實體企業(yè)、投資者必須予以重視,以適應改革的方向和趨勢。
成熟的金融市場需要信息公開、規(guī)則明確、監(jiān)管到位、投資者理性成熟等多個要素共同組成。這是深化改革的目標,讓我們共同期待。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shù)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