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頻道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農金頻道要聞

要從“土背包”向移動金融“科技背包”升級——訪云南曲靖市麒麟區(qū)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黨委副書記、主任尹家虎

06-17  來源:農村金融時報 

    ■本報記者 楊怡明 余連斌

    幾十年來,“背包精神”在農信機構服務當地、支農支小中發(fā)揮出巨大作用,這一承載著堅守、拼搏、創(chuàng)新、奉獻的精神,也在農信機構中薪火相傳、代代延續(xù)。

    對于農信人來說,“背包精神”究竟意味著什么?伴隨時代步伐又有何變化?在新時代又被賦予了何種意義?近日,《農村金融時報》記者就這些問題與云南曲靖市麒麟區(qū)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以下簡稱“麒麟農信”)黨委副書記、主任尹家虎進行了訪談。

    記者:您認為“背包精神”在農信系統(tǒng)這幾十年的發(fā)展中發(fā)揮出了怎樣的作用?

    尹家虎:作為一名80后的農信人,“背包精神”是我自入社以來聽得最多的詞。

    一個組織、一個企業(yè)要持續(xù)發(fā)展,必須有屬于自己的精神力量。對麒麟農信而言,“背包精神”不僅是我們寶貴的思想資源,更是幾十年來積累和沉淀的厚重企業(yè)文化。

    “背包精神”起源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在經濟相對落后、交通往來不便、信息傳遞不暢的農村地區(qū),農村信用社的信貸員將印章、票據、算盤等業(yè)務所需物品裝入帆布包,背起背包走村串戶開展吸收存款、發(fā)放貸款及其他業(yè)務。“早上一頭露水、中午一身汗水、晚上一腳泥水”是老一輩農信人艱苦創(chuàng)業(yè)、服務群眾的真實寫照。

    那時候,“背包精神”是農信社區(qū)別于其他商業(yè)銀行的重要標識。在麒麟農信發(fā)展歷程中,“背包精神”這座精神“燈塔”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體現的是農信社不忘初心、服務“三農”的情懷,也是農信人誠實、敬業(yè)、務實的工作作風,更是推動農信系統(tǒng)不斷前進的動力。應該說,農信社從無到有,從“一人一社”的草根金融到地方金融機構的佼佼者,都是一代代農信人開拓進取、艱苦奮斗的結晶,“背包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農信人,不斷追求卓越,提高服務質量,為地方經濟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

    記者:如今,經常能看到農信機構的服務隊走街串巷,除了提供普通金融服務外,還有很多是公益活動和宣傳活動。在這幾十年里,麒麟農信服務團隊走基層的工作內容有哪些轉變?

    尹家虎:隨著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農民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從簡單的存取款業(yè)務到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需求。對我們來說,不論管理體制如何變革,農信社服務“三農”的根本宗旨從未改變,這既是農信社堅守市場定位的具體措施,也是農信社的初心所在。

    曾經,農信人靠著背包里的算盤和賬本,搭建起融通資金、連接城鄉(xiāng)的橋梁。現在,麒麟農信組建“紅馬甲服務隊”,除了提供基礎金融服務外,更多是開展“五進入”教育宣傳活動,將營業(yè)網點作為政務服務的延伸窗口,不斷延伸金融服務“觸角”,滿足農村地區(qū)客戶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需求。

    記者: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麒麟農信如何更好傳承“背包精神”?下階段有哪些計劃?

    尹家虎:在交通便利、科技發(fā)達的今天,麒麟農信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背包”軟硬裝備,如ATM機、便民轉賬POS機、智能柜臺等被廣泛應用,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背包精神”是農信人的傳家寶,從“土背包”到移動金融“科技背包”,不斷升級的是“服務背包”,不變的是服務“三農”的情懷。

    在新時代,傳承和發(fā)揚“背包精神”,既是農信社對“三農”深厚感情的體現,也是做好支農惠民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繼承和發(fā)揚“背包精神”,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使其與新時代農信事業(yè)發(fā)展實際緊密結合,要從滿足“三農”最關切、最急需的金融服務需求做起,強化責任擔當、發(fā)揮農信優(yōu)勢、補齊服務短板,在全力支持地方經濟發(fā)展的同時,努力譜寫麒麟農信自身轉型提質增效的新篇章。

農金頻道側欄-證券日報網
  • 《農村金融時報》電子報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