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評論頻道 > 產經評論 > 正文

信用消費賬單薄了還是厚了?

2022-05-27 00:00  來源:證券時報電子報

    受疫情影響的當下,大家的信用消費賬單,變薄了還是變厚了?

    近日,一則消息引發(fā)業(yè)內關注。經濟學家林采宜在社交媒體上透露,因為居住在上海,最近一個月的招商銀行信用卡賬單交易金額只有11.4元,也因為消費金額的“不尋常”,而接到了招行私行客戶經理的電話問詢。記者向多位身在上海的人士了解到,這種賬單變“薄”現象并不少見,因為“沒地方要刷卡”。但是大家也反映,“并沒少花錢”,所以更常見的情況是,一邊是月均信用卡賬單數千元陡然降至個位數的案例有不少,另一邊是不少人通過各種社交團購平臺在線購買蔬果食品等物資,花銷了數千元甚至萬余元。

    面對近期外部環(huán)境短期急劇變化中用戶的訴求,不少銀行信用卡中心及螞蟻“花唄”等信用消費產品推出了貼息補貼、延期還款等惠民政策,初衷是和持卡人或者產品用戶先一起共渡難關。不過,從信用消費賬單厚度變化來看,這至少提醒我們,信用消費的風險管理、風險化解,可能遠遠比當下的貼息延期更復雜。

    2020年三、四季度,受疫情影響,彼時不少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余額、不良率有明顯抬升。與之相應,過去兩年,一些銀行信用卡中心采取了一系列風險管控措施,比如,提高信用卡客戶準入標準,調優(yōu)初始額度策略;優(yōu)化風險識別和計量模型,加強高共債客戶管控;強化催收合規(guī)管理,逐步化解潛在風險等,從發(fā)卡審批、貸中管理、貸后催收等環(huán)節(jié)發(fā)力應對。從年報數據來看,截至2021年末,銀行信用卡不良壓降明顯,但行業(yè)整體發(fā)卡量、交易金額增速明顯放緩。

    這些更加說明,如果拉長時間看過去3年人們的信用消費賬單大數據的話,會發(fā)現不少人的消費行為和風險偏好發(fā)生明顯變化。一直以來,很多人看好疫情緩釋、社會經濟復蘇之際,社會消費也會快速反彈甚至出現“報復性消費”。但正如部分業(yè)內人士看來,這或許只出現在“頭部的超白領人群”身上,這部分人大量的消費需求被壓縮掉之后出現短期明顯增長,而更多人轉向對自己信用消費賬單作“精細化管理”。

    過去10年,是我國消費信貸快速發(fā)展的增長期,2012年消費金融公司在中國還只是試點,而到2022年初,全國已開業(yè)消費金融公司達到30家,合計資產規(guī)模超7000億元。而銀行信用卡經歷黃金年代卡量井噴,截至2021年底,累計發(fā)卡量突破億張的俱樂部成員已達7家。信貸的收益持續(xù)增長,風險也在累積,事實上,多因素作用下,過去3年多,各類消費金融機構面向存量用戶的精細化經營、優(yōu)化資產結構,也一直是熱門課題。

    面對這一課題,兩種嘗試路徑值得關注。一種基于互聯網運營切入用戶賬單管理,比如螞蟻花唄去年9月上線“賬單助手”,目前覆蓋了1.7億用戶,通過預算管理、花超提醒、還款建議等設計,引導用戶自己去查賬、管賬,從規(guī)劃還款安排來導向資金使用時的理性消費;另一種是更多銀行信用卡中心的嘗試,以消費增長、服務新市民等為契機,提升年輕消費型客群和“新市民”客群結構占比,同時著力金融消費場景的細分、拓建,帶動信用卡數字化轉型提速。

-證券日報網
  • 24小時排行 一周排行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